星期二, 十月 10, 2006

《毛泽东传》

诚如老白所说: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在中国成功的其中一个原因要归因于“距离感”。

大部分的中国人从小就被困于官方的说法和政治理论体系当中,通过逼迫性的政治教育、官方资料了解国家领导人和中国近代的政治历程。我们国家的审查机制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人们不得不相信任何由大陆中国人出版的书籍必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阉割以至不能全面、真实地反应历史。跳出理论枪手和强奸惯犯的藩篱,由一个外国人向中国人讲述中国领导人的政治和生活历程,以及与其无法脱离干系的重大历史事件:入反右、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等对中国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历史是统治者的历史,生活在底下的人们只有被告知历史的份儿。我们隐约觉得在那些官方已经做出定论的历史中一定还有一些方面被掩盖,被粉饰。除非是偏执狂,没有一个具有正常心智的人不希望通过各种、全面的渠道去阅读和思考:《毛泽东传》洛阳纸贵可说是人们追求真实渴望的反应,是人们对意识形态充斥于各个文化领域的厌恶和无形反抗。

写作有据有理是学者的基本要求,我并不惊讶《毛泽东传》后附上的附注和资料出处。只有学术骗子才会故弄玄虚人云亦云不求出处。《毛泽东传》的可贵之处也不在于他将毛泽东从“神”还原于“人”。在大部分的中国人当中,他早就被“市场经济”和人们对于财富的渴望扯下神坛。关于毛主席生活的轶事和习惯也大量散见于各种文章和著作。

我认为,《毛泽东传》的可贵之处,在于:

  1. 它系统地并真实地抓住并总结了毛泽东之所以成为毛泽东的原因:始终将农民作为中国革命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其身上虎和猴的两面性;始终以哲学家的高度指导中国的革命;无法挥去民族主义情结,始终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中国浑厚的历史土壤等等。
  2. 从毛泽东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解释了在当时的情况下毛主席为什么这么做,而他具体又是怎样做的。对毛主席的“功”没有肉麻的奉承,对其犯下的“过”没有以西方史学家居高临下的指责,写作态度不卑不亢,而这大概是我们国人写作的同类书籍当中最缺乏的。可以说,罗斯·特里尔是从理解的角度去为毛主席写下这本传记。我猜如果毛主席看了这本书或许不会赞成书上所有的史料和观点,但一定会将罗斯·特里尔视为知己。
  3. 平实的语言。谢天谢地,没有令人厌恶的官腔、假话和套话。
下载《毛泽东传》pdf版。BTW,VeryCD真是个好东东。

没有评论: